美术课是有趣的。课上,同学们能练就一双懂得观察的眼睛,在心里埋下一颗持续生长美的种子。课外,这颗种子能带他们在生活中,领会个性审美与共性情感的关系,用更深邃的思考与更具鉴赏水准的观察来了解世界。
这一切,都离不开“创造力爆棚”的美术教师。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政策指导下,作为垫江第十中学一名优秀美术教师,张娇深耕专业技艺、留心自然变化、关注学生生活,教同学们用艺术的画笔描摹成长,用思想的画笔塑造人生。
垫江第十中学美术教师张娇。
用画笔表达内心、描绘世界
初见张娇,能感受到她身上独特的“有序感”。
不刻板,是一种天然的、有节奏的笃定。这种特质贯穿在张娇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育之道。
铃声响起,张娇捧着一叠画纸走进教室。课堂上,她引导同学们用线条作画。灯光下,部分同学的画格外扎眼,红色线条像荆棘般缠绕,边缘处的铅笔印刺破纸背。也有部分同学笔触柔美、线条温和。这堂课的目的,就是通过线条画,去感受同学们的心理和情绪。
“今天的情绪画,大家都很坦诚。”她定了定脚步缓缓走下讲台,“不过有人的画笔好像在‘喊疼’哦。”
张娇坦言,一开始她并不理解学生的作品想表达什么,但她相信,“笔尖上的线条就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外化”。因此,她耐心、仔细地观察学生的创作过程。“孩子们的笔画间是有神韵的,我也会让他们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鼓励他们把心之所想自由大胆地表达出来。”
这样的“读画”时刻,在张娇的课堂上时有发生。
她教孩子们用蓝色表达平静,用橙黄表达喜悦。而她也在那些突兀的色块里,发现了些许小秘密:黑乎乎的一片,可能是孩子们焦虑了;色彩乱七八糟,没规律,可能正处于暴躁期……
在张娇的课堂上,美术不仅是学生表达内心的方式,还是学生认识世界的手段。她用美术关注学生心理,舒缓情绪,激发灵感。让学生懂美育,用作品传递生命力。
现在,张娇的教案夹里,夹着许多张同学们的画:慢慢地,孩子们的画都会“笑”了。
张娇认为,艺术不应该被束之高阁。她鼓励学生关心时代变化、留意身边人体验、服务社会需求,“要跳出艺术看艺术,在现实中找寻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她带领同学们走出教室,走进图书馆、文化馆,在具体场域中,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找到艺术语言的真正表达方式,让艺术修养和创作更加精致、有序。张娇说,美育资源就在身边,和学生一起创作、与不同行业的人交流,她感觉自己也在进行新陈代谢。
这独特的教育之道,值得深思、值得借鉴。
一碗牛肉面的温度
班主任,是张娇的另一个身份。
教室里,一个名叫李响(化名)的学生,手指肿得发亮。
张娇赶紧联系家长,但电话拨了一遍又一遍,听筒里只有忙音。
“老师,我爸妈在跑川藏线。”李响低着头,声音细若蚊吟,“我爸一个人开大车,要走半个月,那边信号不好……”
看着孩子泛红的眼眶,张娇没再多问。
她带着男孩往医院走。拍片时,男孩攥着衣角的手微微发颤。好在手指没骨折,但需要立刻上药。
走出医院时,天色已晚。“饿了吧?”说着张娇就带他走进了路边的牛肉面馆。
热气腾腾的面端上来,李响埋头吃面,肩膀却一抽一抽的。眼泪掉进汤里,张娇也没说话,只是静静地递过一张纸巾。
那天之后,李响像换了个人。以前总蜷缩在教室角落的他,开始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本上的字迹越来越工整,错题本写得密密麻麻。
期末成绩出来,曾经排在班级第十名的他,冲到了第一。
“张老师,娃天天在家念叨您。”后来,李响的妈妈打来了电话,声音里带着哽咽,“他说要是学不好,都对不起您给买的那碗牛肉面。”
张娇心里一暖。她没料到,一碗面竟在孩子心里种下了这样的种子。
去年冬天,天气渐冷又工作忙碌,张娇一不小心感冒了,讲课时常忍不住咳嗽。
当天下午,李响红着脸跑过来,从怀里掏出两包皱巴巴的感冒药。“老师,我在校医室拿的药。”他将药一把塞给老师,转身就跑。张娇捏着温热的药包,忽然想起他刚在办公室门口来回徘徊,应该是犹豫了很久。
李响买给张娇老师的感冒药。
如今,李响成了班级里的“小老师”。
每天,他会准备4道题,有难有易,挨个盯着同学过关。谁想偷懒抄答案?他早把答案撕得干干净净。
“张老师,这道题我讲明白了。” 他站在讲台上,声音洪亮,眼神明亮。阳光落在他脸上,映出少年独有的朝气。
张娇看着他在教室里穿梭的身影,忽然懂了: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
有时是一句关切的询问,有时是一碗温热的面,有时是默默递出的一包药。这些细碎的温暖,会悄悄在孩子心里发芽,幻化成支撑他们前行的力量。
而那个曾经迷茫胆怯的男孩,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从被照亮到成为光
立德、成己、达人。垫江第十中学,扎根教育沃土,滋养着一批又一批教育者。青年教师张娇,便是其中的生动注脚。
学校重综合素质,她便深耕班级。“画情绪”描出心底波澜,夕会聊透成长困惑,心理特派员架起沟通桥梁,守护学生心灵晴空。
学校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张娇奉为圭臬。她帮助手指受伤的学生就医、请学生吃牛肉面,用自己的关爱温暖学生;她认真备课、不断学习,用自己的敬业精神感染学生。她的行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关爱,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她钻研教学,带8个班就备8套方案,预设课堂千种可能。“每堂课都要更精进”,是她与学生共成长的承诺。
垫江县“新秀杯”中小学青年教师美术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垫江县2021年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技能展示团体二等奖,学校优秀班主任、教学标兵、优秀教师……张娇用行动诠释“先修身,再达人”。而这背后,是垫江第十中学“成就教师才能成就教育”的理念支撑。在这片重视成长、鼓励担当的教育沃土上,张娇与众多教师一同,以责任为帆,以热爱为桨,在时代大潮中,托举万千新苗茁壮成长,向着更辽阔的未来远航。
文/孟锐
编辑:李宏伟 责编:吴磊 审核: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