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备战热潮中,重庆能源职业学院两支学生团队正以硬核科技诠释新时代职教创新内涵。7月29日,记者走进该校科技园,见证“蓝擎焕气”柴油机尾气治理与“银领未来”光伏银浆两大项目如何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
团队拆装观察传统尾气尾气处理装置
蓝擎焕气:给柴油机装上“中国芯”
面对柴油车尾气治理时净化器启动慢、颗粒过滤器容易堵、尿素喷射量拿捏不准三大技术瓶颈,“蓝擎焕气”团队创新性提出催化材料创新与智能算法深度融合的尾气协调处理解决方案。
团队自主研发的锰氧化物/二氧化铈纳米复合催化剂,调控材料表面氧空位浓度与纳米结构特性,提升了DOC低温催化性能,有效解决寒冷工况下尾气处理效率不足的难题;在DPF再生领域,创新Ag纳米颗粒催化剂替代传统铂钯贵金属体系,充分发挥其高表面吸附氧特性,将碳烟氧化温度降低40℃,大幅提升DPF再生效率;针对SCR系统控制痛点,首创CNN-LSTM混合神经网络瞬态排放预测模型,通过提取发动机多维运行参数时空特征,实现NOx排放浓度预测精度提升45%,结合动态闭环尿素喷射控制策略,使尿素消耗量降低30%,突破传统物理模型依赖经验公式的局限性。
该项目已成功应用于重庆轨道交通牵引车等场景,实测数据显示尾气碳排放较国标再降15%。团队负责人李艳鑫表示:“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达标排放,更要让每滴柴油燃烧得更清洁。”
负责人与团队成员正在进行银粉的杂质去除
负责人与团队成员正在讨论银粉调配的正确比例
银领未来:突破光伏产业“卡脖子”关卡
在光伏产业核心材料领域,“银领未来”队开发的TOPCon导电银浆创造了三项行业纪录:
随着光伏产业成为新能源发展的强势动力,太阳能电池的动脉血管银浆直接影响电池的电流传输与光电转换效率。银领未来团队聚焦银浆导电性差、电池片印刷良品率低、粘结强度弱三大难题,依托重庆市SGS-CEC(重庆)实验室与标能瑞源储能技术研究院,历时3年独创研发出TOPCon太阳能电池导电银浆。针对传统银浆导电性能不足的难点,项目团队独创催化复合技术,成功降低导电损耗30%,在同等装机规模下发电量提升9%;为攻克良品率低,团队研发出银粉包覆工艺,将良品率提升至99.87%;同时创新溶胶凝胶技术,使银浆附着强度达5B级标准,较传统产品提升1.7倍。
团队现已申请1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软件著作权,主要发明人为项目负责人唐颖。团队技术经国家一级科技查新机构认证,确认为国内首创。产品也经重庆材料检测研究院认证,银浆密度和电阻变化率优于YS/T612-2014标准。团队成立的重庆极耀新能源材料公司已收获127万元订单。
据该校创新创业中心介绍,两大团队的成功得益于学院构建的“创业园+科技园”双载体协同育人体系和“四维融合、五阶递进”培养模式。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正以职业教育之力助推制造强国建设,在新时代工业革命浪潮中奏响中国智造的绿色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