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理工大学MBA学院、重庆先进制造业发展研究院共同编写的《重庆制造企业案例蓝皮书(2025)》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该调研成果是由重庆理工大学MBA学院师生共同深入重庆制造企业一线,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模式共同淬炼的智慧结晶。蓝皮书以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品牌强国、绿色低碳、协同发展五大维度为脉络,首次系统呈现重庆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为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的“重庆样本”。
《重庆制造企业案例蓝皮书(2025)》封面。
师生共赴一线,用脚步丈量“重庆制造”力量
2024年9月,“重庆制造企业案例行”活动正式启动,重庆理工大学MBA学院师生组成多个调研组,带着年度主题深入车间厂房:在赛力斯智慧工厂,师生们见证了“产业大脑”如何实时调度上千台设备;在诗仙太白的传承与创新现场,师生深刻体会百年老窖赋能“品牌焕新”的生动实践;走进登康口腔的数字化转型现场,“四化创新”引领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变革引发课堂级讨论……
这种“行走的课堂”,正是重理工MBA学院践行“学科融通、产教融合、知行融升”人才培养理念的核心载体。蓝皮书中的每一则案例,都凝结着师生与企业管理者、技术骨干的思维碰撞。“把论文写在车间里,让管理理论与洞察在企业亮点与痛点中淬炼”,参与调研的2023级MBA学院学生刘洪丽如是说。
“重庆制造企业案例行”走进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深度调研。
五大维度解码,50家企业绘就转型全景图
蓝皮书以严密的逻辑框架,将重庆制造的创新实践归类于五大战略维度,构建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五维坐标”:
技术创新:永续发展的核心引擎。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全球制造业正经历颠覆性变革。技术创新已不再是企业发展的可选项,而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必答题。从蒸汽机到工业互联网,从流水线到数字孪生。历史反复证明:唯有主动拥抱技术变革的制造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占据制高点,甚至重塑行业规则。
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逻辑进路。作为西部工业重镇,重庆的制造企业以“智”破局,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迈进,展现了地方经济融入国家战略的实践智慧。重庆的制造企业通过技术迭代、模式创新与生态重构,不仅实现了自身竞争力的跃升,更为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
品牌强国:超越竞争的战略高地。在全球化竞争从“产品博弈”转向“价值认同”的今天,品牌已成为制造企业穿透市场壁垒、塑造产业话语权的核心武器。从“世界工厂”到“品牌强国”,中国制造业正经历从规模驱动到品牌驱动的历史性跨越。
绿色低碳:持续进阶的价值抉择。在全球气候治理刚性约束与国家“双碳”战略双重驱动下,绿色低碳已从环保议题升维为制造企业生存与竞争的核心命题。作为西部制造重镇,重庆的制造企业正在以系统性思维探索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向“绿”而行,其实践不仅折射中国制造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逻辑,更揭示了从被动减排到主动创值的进阶路径。
协同发展:生态构建的资源编排。当前,全球产业链的快速重构正在倒逼产业破圈跨界,数实深度融合也催生出新型的产业形态。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从传统生产模式向协同发展模式转变。
“重庆制造企业案例行”走进重庆诗仙太白酒业有限公司深度调研。
“三融”理念落地,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
蓝皮书的诞生,是重庆理工大学MBA学院打造“理工类高校MBA教育样板”的关键落子:学科融通,打破管理、工程、信息学科壁垒,案例中既有战略分析,也有对氢能储运、视觉算法等硬科技的技术解读;产教融合,50家制造企业成为MBA案例基地,企业高管走进课堂,学生课题直指管理真问题;知行融升,实地调研成果反哺教学,蓝皮书案例已融合进入8门校企合作特色课程,实现“实践-理论-实践”闭环。
蓝皮书主编、重庆理工大学MBA学院副院长李巍介绍,蓝皮书是本年度“重庆制造企业案例行”活动的智慧成果,是MBA师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真实写照,是高质量育人与服务产业相统一的创举。蓝皮书不仅记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庆企业故事”,更构建了MBA教育植根产业、扎根企业的“重理工探索”。
蓝皮书学术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员罗仲伟评价道:“这是一份带着‘机油味’的调研报告,走出校园的MBA师生用企业的语言讲述了重庆制造的故事。”
师生共创:从课堂到产业链,MBA教育的新使命
《重庆制造企业案例蓝皮书(2025)》的发布,标志着重庆理工大学MBA学院“学科融通、产教融合、知行融升”的人才培养理念迈向深度实践。当MBA师生用脚步验证管理理论,将论文写在工厂车间,用管理智慧解码产线数据,高校智慧与产业脉搏已然实现同频共振。
重庆理工大学MBA学院相关负责人强调,这份蓝皮书不仅为重庆打造“制造强市”注入智慧动能,更开创了理工类高校MBA教育“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赋能地方经济的新范式。(黄千禧)